当前位置:首页近期要闻

新环境•新模式•新发展丨创新型组织发展模式 国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第三期技术沙龙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2019-06-11 17:05:00 来源:国创中心

大会照.webp.jpg

       6月11日,以“新环境·新模式·新发展──创新型组织发展模式”为主题的国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以下简称“国创中心”)第三期技术沙龙成功举办。国家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创新工程重大专项专家组组长王秉刚,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副主任孙周明,国汽智能网联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公维洁,北京市新能源汽车发展促进中心项目管理部副部长赵雪松,国创中心主任、总经理原诚寅,以及部分国家级和地方创新型组织、高等院校、产业伙伴等40余家单位的代表出席会议。会议由中国管理科学学会副理事长、北京理工大学教授侯光明担任沙龙主席并主持。

王秉刚.webp.jpg

国家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创新工程重大专项专家组组长王秉刚


       原诚寅总经理在致辞中对参与此次技术沙龙的领导、嘉宾表示热烈欢迎,也希望通过此次沙龙,深入探讨对于一个创新型组织怎样围绕着国家的方向、国家的战略重点运作发展,怎样和政府、产业伙伴、高校、研究机构、用户、资本有效地进行合作,整合创新力量,形成一个良好的创新生态。同时希望可以从管理学的角度、从产业发展的角度、从各类型创新型组织发展过程的角度更多地听到大家的真知灼见。

 侯光明.webp.jpg

中国管理科学学会副理事长、北京理工大学教授侯光明


       本次沙龙还邀请了北京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刘存福,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天目湖储能技术研究院院长李泓,德国弗劳恩霍夫协会交通和基础设施系统研究所教授Frank(Fraunhofer Institute,Steinert Frank),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主任陈劲在沙龙上作主题报告分享。

刘存福.webp.jpg

       北京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刘存福教授分享了《面向国创中心发展的代表性协创组织管理模式分享与借鉴》主题报告。通过梳理和总结国内外典型的协创组织的管理模式,为国创中心组织模式的发展提供了借鉴方向,并从战略、组织、协同模式和文化等方面给出了关于国创模式的有益思考。


李泓.webp.jpg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天目湖储能技术研究院院长李泓分享了《先进储能全链条定制化服务平台-天目湖先进储能技术研究院》主题报告。他以天目湖先进储能技术研究院为例,分享了如何打造先进储能全链条定制化服务平台,如何完善从原始创新到技术培育、再到工程放大以及产业孵化的全链条发展模式,为创新型组织发展模式的系统化研究提供了有益的理论和实践探索。


Frank.webp.jpg

       德国弗劳恩霍夫协会交通和基础设施系统研究所Frank教授(Fraunhofer Institute,Steinert Frank)详细介绍了弗劳恩霍夫协会及交通和基础设施系统研究所的人员情况、经费构成、协同模式、技术方向及创新成果等内容,这对我国创新型组织的建设及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陈劲.webp.jpg 

       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主任陈劲教授分享了《新环境下协同创新组织的发展特点与趋势——以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发展为例》主题报告。以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的发展为例,剖析了新环境下协同创新组织的发展特点和趋势,给出了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的特色之处,也为国创中心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考方向。


沙龙合影.webp.jpg

互动交流环节.webp.jpg

 

       最后在互动交流与主题讨论环节中,现场嘉宾围绕国家级创新型组织的战略定位、人才引进、科技成果转化、政府支持、协同联动、国内外案例分享等6个议题展开了深入交流。通过探讨,大家对国家级创新型组织有了更全面、清晰地认识,并一致认为构建开放、协同、高效的共性技术研发平台,符合构建中国特色的创新型组织体系的迫切需求。同时,与会代表也表示未来会大力支持国创中心的发展建设。